甲蟲的成蟲,常是文章的主角 …

但甲蟲的幼蟲期,卻是個重要的過程與關鍵 …

所以,幼蟲時期的飼養環境及食材 …

才是影響牠們羽化為成蟲時,個體大小的重要因素 …

3

另外一提的觀念,有些家長會說 …

我們很認真的餵牠們吃果凍,希望牠們能快快長大 …

其實,成蟲吃果凍,但牠們再怎麼吃,都已不會再長大 …

決定成蟲大小的時間點,是在幼蟲期 … 

以下便以個人飼養幼蟲的經驗,和大家分享 …

希望能對飼養甲蟲有興趣的朋友,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…

1.幼蟲的眼睛和鼻子:

或許您還不了解,其實甲蟲的幼蟲是沒有眼睛的,在幼蟲時期,牠們看不到,完全要靠著身上的體毛來感覺身旁的動態;幼蟲也沒有鼻子,牠們靠身體旁的9對(共18個)氣孔來呼吸。

請您仔細看看照片中的9個點,即是牠們的氣孔;還有身上細小的毛。

1 1-2 

2.幼蟲的行為:

一般的甲蟲的幼蟲,多數不會有主動攻擊的行為;若在土表時,只想快點鑽到土裏,避開天敵,以策安全,所以若有任何的風吹草動,有些幼蟲會選擇先裝死,動也不動的,以期不要被攻擊者發現。

在下曾經有一次在換藍豔白點花金龜的土時,發現有幾隻幼蟲從頭到尾都不動;雖知牠們是在裝死,不過也裝的太像太久了,約過了快20分鐘才從土表鑽到土裏,真是太會裝了(還是牠們自己裝到忘了,睡了一覺才醒來 @_@ )。

不過,不是所有的幼蟲都只會選擇裝死,有些幼蟲不管37 21,你去碰牠,牠完全不理您的只想要拼命往下鑽到土裏;但有些幼蟲則是很有個性,不急著往下鑽,您碰到牠時,牠還會做出反射動作反咬一口來防衞,很特別吧!南洋大兜的幼蟲,應算是所有幼蟲中,最具有攻擊性的幼蟲,已在另一篇文章中特別介紹牠的兇狠表現了。

2

http://ckevin66.pixnet.net/blog/post/44020741

3.幼蟲期:

共分為三齡:為1齡(又簡稱為L1)、2齡(L2)、3齡(L3)。剛從卵孵化的幼蟲稱之為1齡幼蟲,約經過1個月左右,便褪皮變成了2齡幼蟲;2齡幼蟲進食約1個月左右將再次褪皮,變為3齡幼蟲。

到了3齡時,才是幼蟲成長最重要也是最長的階段;3齡初(約剛轉3齡的半年中)時,體重像在灌風一樣的直線增加,有如正在發育期的小朋友;若沒有妥善的給牠們好的環境及好的食材時,牠們將錯失成長的黄金時期。隨著不同的甲蟲種類,幼蟲期也隨之不同;最短的從幾個月到半年多,幼蟲期短的如小型的藍豔白點花金龜;獨角仙和姬兜的幼蟲期約10個月;幼蟲期較長的如亞克提恩、戰神等大兜,幼蟲期長達3~4年之久,難以想像吧!若您剛上大學開始養1齡幼蟲,快畢業時牠們也才剛要為羽化為成蟲。

3

當幼蟲的身體變成又黃又皺、大便變的很少時,便是牠們將要化蛹前兆;記得一定要換全新的土或木屑,好讓牠們順利的做好蛹室。

所以養甲蟲,除了觀察生態外,更是培養小朋友耐心、耐性、恆心與愛心的興趣。

漫長的等待,相對的,對養蟲有興趣的小朋友,多了耐心、有始有終的精神,出社會成功的機會當然會比其它人多更多 …

  

4.幼蟲的食材:

以腐植土、發酵木屑、菌包或菌瓶為食材。常常有家長朋友問起,將幼蟲牠們放在土裏,要餵牠們吃什麼? ”土”,正是牠們的食物。

在大自然裏,枯萎的樹經年累月腐化為土或木屑之後,底層的幼蟲便以它為食物,所排出的排泄物,也就是甲蟲的大便,在土裏成為天然的肥料,成為其它植物的養份,這樣的循環,才能讓大自然生生不息。

所以有養甲蟲的朋友,下次幫幼蟲換土時,記得將舊的土及大便留下來!它,可以寶貴的天然有機肥料喔!

兜蟲幼蟲的食材:

多數的兜蟲和金龜子的食材,以腐植土添加木屑為主;土為主食,添加的木屑則是長牙的必要條件之一,一般在下以1:5(木屑1:土5)的比例將土和木屑混合,若再加入適當的營養劑及添加物,出現大個體的機率更高;較特別的是南洋大兜的食材,則偏向木屑的比例要較高或全程使用發酵木屑,養出長牙的機率會較高。

4 土

鍬形蟲幼蟲的食材:

多數的鍬形蟲食材,以發酵木屑、菌包或菌瓶為食材;因為有多種不同食材,選對了,才有機會養出大的個體。

以在下個人曾經養過的飼育經驗和大家分享,不同的鍬形蟲所使用的食材!

純屬個人的經驗分享,同樣的方法,其結果也可能因環境、食材、種源而有所不同!!!

適合吃發酵木屑的鍬形蟲:印尼金鍬、美他利佛(C.m.f)、螃蟹鍬、鉗角鋸、二點鋸、台灣鹿角、雞冠、高砂鋸、直鄂側紋鋸、星肥角等等

4-1 木屑

適合吃菌包或菌瓶的鍬形蟲:長頸鹿鋸、法布爾鋸、拉法鐵鋸、所羅門鋸、華勒斯鋸、巴拉旺巨扁、牛頭扁、蘇門達臘巨扁、彩虹鍬、巨顎叉角、黑叉角、橘背叉角、大鍬、北印D.a、黃金鬼(雲芝菌)、非洲大黑豔(雲芝菌)等等

4-2 4-3 

選對食材,是養出大個體的重要條件之一 …

5.幼蟲身體的變化:

三齡初的幼蟲是黃金的發育成長期,身體呈現白色的體色,沒有妥善的給牠們好的環境及好的食材時,牠們將錯失成長的黄金時期。當越接近3齡末快化蛹時,其體色將漸漸的由白轉為黃色、由光滑轉為變皺。土或木屑中的大便量越來越少,會常常爬到土表上方鑽來鑽去,此時,便是要準備找位置做蛹室的前兆。

5 5-1 5-3 

6.無師自通的建築大師:

相信大家都養過蠶寶寶,也看過牠們吐絲結繭,幼蟲不用上課念書,便精通建築;甲蟲的幼蟲更勝一籌,牠們可以黑暗的土中,尋找自己要化蛹的地方,利用現有土、木屑或大便,做成一個堅硬無比的空間,將自己包在其中,稱之為蛹室。蛹室的大小、位置,將視不同的種類而有所不同 …

蛹室是為了保護牠們自己在前蛹及蛹期這段二個多月的時間,不受到外界的干擾,並在蛹室中順利的進行最後二個階段的變態:化蛹、羽化。若土或木屑太濕或太乾,將有可能導致牠們的蛹室塌陷而沒有空間順利化蛹及羽化。所以最後一次換土時,建議一定要用全新的土或木屑,成功羽化的機會相對會增加。

獨角仙和多數的姬兜的蛹室為直立式 …

大兜和多數的鍬形蟲,蛹室為橫的或約15度的斜角,頭部會在上方 …

若不小心將牠們的蛹室弄破了,也可準備人工的蛹室讓牠們進行羽化。

6 6-1 6-2 6-3 6-4 6-5 6-6 6-7  

7.飼育的環境:

甲蟲隨著種類的不同,除了食材也不同外,對溫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…

因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甲蟲,來自世界各地;有些地方溫度適中或較熱,但有部分地方卻是偏冷的;相對的,對於來自較偏冷地區的甲蟲,若以常溫來飼養,在炎熱的夏天,將會有不能適應而熱死的情形。

有些如:海神大兜、撒旦大兜、深山屬等的幼蟲,沒有在溫控的環境下飼養,是無法存活的。所以要養幼蟲,也要選擇適合自己可以養的活的幼蟲,幼蟲期可以平安渡過,才有機會看到牠們羽化為成蟲的喜悅。

初入門的甲蟲幼蟲如:獨角仙、姬兜、毛象大兜(M屬)等,都是屬於不怕熱的幼蟲。

 

這一篇,在下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整理和編輯 …

希望以上的介紹,能對飼養甲蟲有興趣的朋友,有進一步的認識 …

PS:文中的內容,將不定時補充說明,以期更加的完整 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蟲之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