划龍舟的由來


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,時值夏季,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,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"驅邪避惡",以求身心的平安;中國人划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,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。


 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,在 五月五日 (端午節)這天投江自盡。人民都紛紛划船去拯救他,這就是端午"划龍舟的起源"。人們又有感於他的忠誠愛國,恐怕他被大魚吃了,就用竹筒裝了糯米,做成粽子,拋入江裏,希望魚兒只吃粽子,不吃屈原,後來改用竹葉包粽子。


  端午節當天在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,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,奮力向前划,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,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延續。為了驅除疾厄,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,都掛菖蒲和艾草,成人飲雄黃酒,並讓小孩身配香包,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,保平安的作用。端午節最為人熟知的食品便是粽子,這個原本富有紀念意義的食品,在中國人的巧手製作下,已成為具各種變化,且隨時都能嚐到的美食了。


  另說是東漢孝女曹娥,因為父親溺於江中,經過數日還找不到屍體,不分日夜哭於江邊,於是在 五月五日 亦投江為尋父屍而死,過了五天,漁民發現到曹娥的屍體而且還抱著父親,浮出水面。當地的鄉民以她的孝心感動天,終於找到父屍。後人為了紀念她一片孝心,造龍舟競渡,以慰其靈。


 


引用資料來源:中國節日叢書  書名:端午  出版社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蟲之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